热门搜索
还没有账号? 去注册 >
如果你正在被这种反复心理折磨,千万千万千万(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)不要急着挽回。焦虑、悲伤的消极心态诱导下,你的挽回只会成为发泄情绪的出口,用”感情””爱”来绑架他,不断给他带来负面情绪,最终只能把他越推越远。
想要让挽回的成功概率最大化,先想清楚这个问题:
前任说完好聚好散,你如果经历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:我不想放手→但纠缠也太没品了→强装大度→后悔,那么大概率在挽回中,你也很容易为他的拒绝放弃,因为你从他的态度中得出了”他不爱我”这个”事实”。
为什么要把事实打引号?就是要告诉你一件事,前任会和你分手,是因为对你的抗拒,一个抗拒你的人,和你的所有交流当然是为了推开你,”拒绝”是他的情绪,但不是他对你的情感。
你如果真的去纠结他是怎么评价你的,就会陷入”零和博弈(zero-sum game)“的误区里。就像踢一场足球比赛,他的胜利就意味着你的失利,不是你赢就是他赢,这样两个人永远没有合作的可能。这时,你的挽回目的根本不是要他回头,而是通过他来证明自己。可真正的挽回不是两个人的零和博弈,而是要找对方法达到双赢。
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福,更多不是看客观因素,而是主观判断。每个人都会在内部构建一个”理想我”作为”现实我”的参照,当理想我和现实我严重失衡,不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。
彼之蜜糖吾之砒霜,同样是和另一半闹分手,有人会把这当做解决问题的契机,为什么你却一直被前任牵着走,他说完分手你就不敢靠近?原因就在于,你把太多的”理想我”寄托在了另一半的评价上,他否定你,你就开始怀疑”我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好?”一旦受自我厌弃的心态支配,自卑和自尊就阻挡了你挽回的脚步。
可实际上,”理想我”的内涵囊括了很多方面,他的评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(如下图)。
恋爱时你的大部分目光都被他牵着走,你对”理想我”的定义是,他认定我很帅,他称赞我有能力,他说我性格好,而不是”我自己本身就很好”。这份小心和在意,他多少都能感受到。可不管男人还是女人,喜欢的都是因为他本人而倾注的爱,而不是因为要一个”好评”付出的爱。
想要在挽回中不患得患失,建立一个稳定的心态,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”理想我”的内涵扩大化,看见自己更多优秀的可能性。
比如:”我能在工作上游刃有余”
“我能散发魅力吸引身边的异性”
“我运动很好可以连跑三千米”。
“我能让身边的人都认同我的提议”等等
你能从生活中挖掘出更多自己的价值,你的内部资源才会丰富,也只有内心充盈,你才能从容平和地面对他的情绪,满足他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让他回应你的伤心和思念。
很多人不懂,为什么在自己的感情里,总是你更离不开他,而不是他离不开你。明明两个人能走到一起,说明双方身上都有彼此需求的点。
这里就要引出两个概念:强需求和弱需求。强需求指的是自己很难满足,必须要有一个客体来填补的缺失。弱需求指的是自己努力可以满足,但会耗费一部分精力的需求。
举个例子,我有一个女性朋友,她和男朋友在一起时,男朋友总给她买衣服化妆品,节假日生日大额红包从来不会少,他本人并不是什么富豪大款。也因为这种毫无保留的付出,周围人都觉得,在这段感情里,男方付出更多,那女方肯定更离不开男方。
可前段时间,他们闹了一次分手,低声下气求复合的居然是男方。出乎意料的同时,我也和朋友聊了聊,这才知道,原来朋友虽然物质上没怎么照顾过他,但是能给他足够的崇拜和尊重,这是他无法舍弃的精神满足。
在他们之间,物质需求就是弱需求,而精神需求才是强需求,后者也更具唯一性。事实上在大部分关系里都有这个共性。
这个特点其实在早年经历中就已经定型。就比如朋友的男友,他生长在一个母亲强势的家庭,母亲作为中心控制着家里的每个人,她要求所有人都按她看了会高兴的想法活,小到穿衣吃饭,大到读书工作,同时她脾气也不怎么好,一个不顺心就会骂孩子”白眼狼”。
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,这位母亲并没有成为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自信感的客体,孩子长大后就需要一个新的客体,也就是伴侣来满足内心的缺失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朋友满足了他之后,也就代替了他母亲的形象,成为了新的”妈妈”,在他心里占据了最独特的位置。
分手时,你放不下,正是因为你对他有强需求,而他对你的需求却不怎么强。要想挽回,就要改变这种需求差,让自己从”强需求”转化成”被需求”状态。
转化中需要经历这几个过程:
挖掘:通过现实条件和对方原生家庭情况,找到他的主要需求点。
共情:描述和认同让他感觉你懂他。这一步看起来不是很必要,实际上很重要,缺乏这一步直接去付出,他get不到你对他用的心思,那么付出的性质就很容易从”懂”变成”舔”。
比如:”你从读书到工作都是一个人在外面,我知道你怕孤单,所以给你买了个娃娃陪你。”和”我买了个娃娃寄给你,你别拒绝。”这两句你品品,哪个更能打动你?
付出:写到这点,你应该也注意到了,我在小标题的付出前加了一个形容词”坦然”。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一点呢?就是因为我发现很多人,特别是男人,在付出前总喜欢问或者付出后总要把问题抛还给对方。比如过生日买个礼物要先问喜欢什么,比如打算给他点个外卖要先问想不想吃,再比如借完钱要告诫对方以后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。
这些在你看来是避免出错的小心,但是真的不够坦然,给对方的感觉就是,你并不想给我付出,你的付出都是有附加条件的。结果就是你既付出了,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。
在挽回里,千万记住一点,你挖掘出他的需求之后,不要去问是不是、想不想。他在分手后已经单方面和你划清了界限,他不会对你敞开心扉说真话,你要做的正是拿付出来敲开他的心,所以直接做就完事儿了,越小心反而越达不到目的。
升华:升华即表态。他接受了你的付出后,就代表着他不排斥你的存在,这时候就可以趁机陈情一番拉近感情,但是不能踩雷,也不能太露骨,否则发挥不了前面铺垫的最大作用。
像上面举的借钱的例子,借完钱之后还要告诉人家记得存钱,就是一个错误表态,他是和你谈恋爱,不是找一个老师,所以你付出之后去表态一定避免”教导””敷衍””高高在上”这几个态度。相反,你如果能表达出”我永远是你的依靠””你可以无条件求助我”,我想他不被你感动都很难吧。
示范:提供帮助后,说一句”不要有心理负担,你有需要能第一个想到我我很高兴。”
最后注意,这个过程并不是实施一两次就能完成”强需求”到”被需求”的转化,你需要时间的积累来潜移默化影响他,所以每一次交流,你都可以反复这么去尝试,等你哪一天成了他依赖的第一人选,复合也就不远了。
习惯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,习惯带来的深刻矛盾就是,忽视且离不开,就像平时呼吸的空气,不提醒的时候从来不会去在意,可失去了,人就会死。
你完成需求关系的转化之后,在他眼里你就会变成习惯一般的存在,他离不开你,但是也不会想着更近一步,因为他潜意识里就认定,你不会离开。既然不会离开,那为什么要放弃现在的舒适,选择更有可能产生矛盾的关系呢?所以后撤的意义就在于,逼他不得不思考和抉择。
也不必担心后撤会推开他,因为满足了依赖的需求之后,他已经默认了你的好属于他,相比于从来没有得到过,损失更让人厌恶,他舍不得。
具体操作:等他习惯性找你之后,开始找合理的理由推掉他的请求,比如他需要你帮他带个文件,你可以说”不好意思再开会”。
这个后撤状态保持的时间可以在7-15天,与此同时,偶尔在朋友圈晒晒聚会的照片,照片里要明显有异性存在,激起他的危机感。
用不了多久,你会发现他开始慌了,然后主动来试探你。我总结了一下做过的案例,最常见的有这几种试探方式:
第一种:侧面敲打,确认你有没有新欢,比如”和我聊天不太好吧,你女朋友不会吃醋吗?”
第二种:关心,比如”最近还好吗?看你都不怎么活跃了”
第三种:讽刺,比如:”许先生休闲生活很丰富啊”你能明显听出酸的语气。他实际上是在怪你没陪他,到了这一步,他的需求暴露无遗。
不管是哪一种试探表现,只要他对你的后撤表现出了情绪,就代表着,他已经接纳你进入了他的边界。这时候不要犹豫,抓住机会直接约他出来,告诉他你在这段时间的患得患失和疲累,然后深情表白,给复合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!
你看,挽回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简单,最难的其实就是从0到1的那一步,只要走出第一步,至少你还有机会,至少不会留下遗憾,不是吗?
有人在一段段感情里浑浑噩噩地重蹈覆辙,就有人在一段感情里纠结沉沦,可至少现在的你,还可以选择要不要把幸福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。